本元论坛2024——饲料营养创质大会 下
现代高产母猪的精准营养与饲喂

1.母系种猪在繁殖性能上的遗传进展
2014-2024年,这是十年里总产仔数、出生重和断奶前存活率逐渐升高。经过不断的遗传改良,PIC母猪呈现出比较优秀的表现。
2.高产母猪如何精准的进行营养和饲喂
(1)首先我们需要关注动物营养需要的精准预测:
动物营养需要的精准预测=饲料营养水平的精准执行*农场饲喂的精准操作。
(妊娠期——最接近精准营养和饲喂的场景)
过去七年PIC营养研究方向(2016-2023),以能量、蛋白、氨基酸、磷展开论述:
①妊娠期对能量的需求,对于母猪而言整体能量的需求是随妊娠期天数的增加而不断增加,对于胎儿发育和自身的发育有一个比较明显的提高。不同母猪个体的能量需求的不一致的,我们不应该单一定义母猪的能量需求。我们为了评估个体的能量摄入,要用一个指标来表现能量供应是否满足其营养需要,因此选择体况作为预测母猪繁殖性能的优秀指标(眼观体况评分、背膘厚度、体况卡尺分数);
②分娩前更胖的母猪在哺乳期采食量更低,分娩前更胖的母猪在哺乳期体况损失更多,哺乳期体况损失越多=使用年限越短。分娩前过瘦的母猪有更高的淘汰和死亡风险;
③体况恢复母猪:
-8.6 Mcal ME/天或6.5 Mcal NE/天(*2.7 至**2.9 kg/天)
- 整个妊娠阶段按照该水平饲喂预计可恢复3个体况卡尺分数单位。
后备母猪理想体况母猪、体况胖母猪:
- 5.9 Mcal ME/天或4.4 Mcal NE/天(*1.8至**2.0kg/天);
-整个妊娠阶段按照该水平饲喂不会使母猪体况卡尺分数出现变化。
④妊娠前期饲喂水平过高导致活产仔指数降低,妊娠后期攻胎补饲不会改善繁殖性能;
⑤蛋白沉积在妊娠期逐渐提高;
⑥提高妊娠期赖氨酸摄入可提高母体蛋白沉积;妊娠母猪的预测赖氨酸需要量随体重增加而提高;实验证明提高妊娠期赖氨酸摄入量没有显著改善繁殖性能;
⑦妊娠母猪磷的需要量是呈下降的趋势。尿磷排放量是磷需要量的灵敏指标,因此可以通过尿磷的排放量来确定母猪磷的需要量。
(2)其次我们需要知道原料的营养成分
(3)农场饲喂的精准操作
①确保对母猪体况进行正确的评估;
②确保料盒下料的准确性;
③选用自动饲喂系统;
传统饲喂:固定低、高日粮混合比例(73%和27%);
精准饲喂:根据InraPorc模型预测,动态变化混合比例。
④精准营养和饲喂代表着新质生产力。
-成本、环保以及动物福利将会提出更高的要求
-需要对动物的营养需要了解的更加深刻
-需要对饲料原料的评估更加的精细
-需要农场实时监控与分析的技术(计算机视觉)
-需要更先进可靠的自动化饲喂(配料)系统

1.膳食脂质与营养健康
(1)当前人类主要的健康问题,心脑血管疾病是健康的头号杀手,其次是高脂饮食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膳食因素。因此人们开始关注食品安全问题,猪肉是我国居民膳食脂肪酸的主要来源,占肉消费63%,而猪肉脂肪含量高,n-3PUFA低。世界卫生组织建议n-3PUFA每日摄入300-500mg。而高脂饮食下,n-3PUFA摄入不足,是引发我国高血脂、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膳食因素。
(2)Omega-3多为不饱和脂肪酸,具有调节血液胆固醇、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作用。
2.营养健康猪肉的提出(重点解决脂质营养与健康的问题)
(1)适宜的脂肪功能比和n-6/n-3PUFA促进性成熟、提高受胎率。
(2)首次发现胆汁淤积引起胎猪死亡并揭示相关分子机制。
(3)适宜的脂肪功能比和n-6/n-3PUFA预防胆汁淤积、促进胎儿存活。
(4)率先揭示围产期乳腺炎与脂质代谢的关联机制,抵御细菌脂多糖诱导的过度炎症反应。
(5)率先建立了研究胆汁酸受体调控肠道健康的仔猪模型。
(6)弄清了胆汁酸受体与肠道菌群和养分吸收利用的互作机制。
(7)系统解析了高脂(猪油)饮食诱导慢性代谢疾病的生理机制。
(8)思考什么是健康猪肉:肥肉比适宜、脂肪酸平衡、氧化度可控。
3.营养健康猪肉的创制
(1)创制了减少猪肉皮下脂肪的营养调控技术,开发了红烧肉产品(减少17%的背膘厚)。
(2)探明了膳食纤维改善高脂饮食条件下糖脂代谢的机制。
(3)研发了改善猪肉脂肪酸组成的营养调控关键技术(加亚麻油、鱼油有效改善猪肉中脂肪酸)。
(4)创建了饲料HMTBA+有机硒协同抗猪肉脂质过氧化关键技术。
(5)研制了壳聚糖和肉桂精油双层修饰脂质体复合可食膜。
(6)开发了天然抗菌活性体系+脂质体复合可食膜协同抗氧化技术。
小结:
针对我国生猪产肉效率低和猪肉品质差的重大产业问题,运用多学科交叉,脂质调控为关键突破口。系统揭示营养调控猪肉脂肪沉积及肉品质的机制,为保障猪肉的数量和质量安全,破解猪肉吃得够且吃的健康的营养难题提供新思路和策略。


1.肉牛养殖中的低碳理念
(1)低碳养殖的基本特征
①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和新能源开发利用是手段;
②减少气体排放、达到高碳能源消耗、实现环境保护和资源的高效利用是目的;
③肉牛标准化、科学化养殖的产业转型是关键。
(2)我国肉牛低碳养殖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①有关肉牛低碳养殖宣传不够,养殖户不知道什么是低碳养殖?更不知道生产中如何操作?
②支持肉牛低碳养殖的技术创新研究成果不足;
③可供养殖户参照的肉牛低碳养殖标准和规范缺乏;
④肉牛养殖实践中可供养殖户所有的减碳设备及其检测手段明显落后。
(3)国际上肉牛低碳养殖的经验
①多样化养殖模式,因地制宜利用土地资源;
②科学搭配日粮;
③重视科技创新与产学研结合减排降污。
(4)发展低碳肉牛业的意义
低碳肉牛养殖是未来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导方向;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提升牛肉品质,并推动产业的高质量绿色发展;通过模式、技术和管理创新,有助于应对气候变化、提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2.从养殖模式上实现低碳养殖
(1)选择适宜的养殖模式
①含架子牛的母犊一体化牧场种养结合模式与肥育牛场的适度规模肥育模式;
②母犊一体化和架子牛分开的养殖模式;
③小农户母犊一体化养殖模式;
④有机、功能、近自然、地理标识和特色养殖模式。
(2)低碳是养殖模式选择的前提
好的养殖模式一定是近自然的、高效的(效率和效益)、养殖废物和碳排放最低的、产品广受市场接受的模式。
3.从技术体系上实现低碳养殖
(1)牛舍的设计与必要的设施设备
①牛舍的设计原则首先考虑牛的需要,而不是人的需要;
②从低碳视角考虑,近自然的建筑、通风、采光是最合理的;
③必要的低碳监控设备总是需要的;
(2)品种选择与杂交
①选择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和抗病力强的牛种或杂交组合;
②可选的优秀牛种(安格斯、利木赞、夏洛来等);
③可以考虑的杂交组合,公母均用作肥育。
(3)精准营养管理
建立中国《肉牛营养需要量》国家标准、推广《肉牛营养需要量》标准、肉牛场低碳营养管理SOP制定。
(4)粪污处理与碳排放监测
①牛的粪便处理技术(直接用了肥田、收集后堆肥发酵处理、发酵后制成有机肥销售);
②病死牛尸体的无害化处理措施(深埋、焚烧、发酵、化制、生物降解法等);
③肉牛场碳排放的监测。
(5)加强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
4.从管理实践上实现低碳养殖
(1)全链条的数智化管理
(2)人员任务管理和牛群流程管理
(3)以满足营养需要为基础的精准营养管理(日常数字化管理、冬季饮用温水)
(4)以体况评分为基础的繁殖管理(过瘦和过胖情况及时调整)
(5)以生物安全为核心的健康管理(注射疫苗、春秋两次驱虫、)
(6)母犊一体化关键环节的管理
“年产一犊”是目标。
“一高一低”是关键:高繁殖率和低养殖成本。
实现“一高一低”的七抓原则(抓养殖模式、品种杂交、繁殖环节、饲料营养、疾病防控、饲养管理、环境健康)。
(7)生长育肥的饲养管理
“吃得少、长得快、肉质好”是目标。
“一多一少”是关键:产肉多,饲料消耗少。
实现“一多一少”的七抓原则(抓品种选择、营养饲料、疾病防控、饲养管理、出栏管理、环境健康、机械利用)。
(8)政府加强碳排放的监管和激励


2013~2022年我国生猪生产成绩:MSY2022,15.94比2013,14.7提高了1.24。猪肉产量增加了48万吨,工业饲料多消耗了5810吨。
1.现代母猪的特征变化
-体组成的变化:更大的体重、更少的体脂肪、更多的肌肉、高胎次母猪的体重仍然在增长 。
-对应激更加敏感:采食行为、采食量、对应激的抵抗力。
-更高的排卵率。
-更多的乳头,需要更多的营养。
-更多的发育不成熟的仔猪。
-上述特征的变化对现代母猪的饲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窝内仔猪的均匀、仔猪变异性、仔猪的免疫力、成活率。
2.高产母猪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1)挑战:窝产数量、出生仔猪品质、母猪的生产效率等。
(2)应对策略 :
-多维度的综合措施: 管理、圈舍、健康、营养、基因。
-精准营养、精准饲喂:新的需求、新的投入、 新的组织。
3.后备母猪的培育是基础
(1)后备母猪的营养创造
扩大生理能力、胃肠道容积、胰岛素敏感性、肠道屏障保护等。
(2)目标
-适宜的体重:第2~3次发情时体重达到145~160kg。
-体组织沉积:蛋白质沉积、脂肪沉积、骨骼沉积。
-微生物菌群的建立。
4.高低产母猪繁殖性能的差异研究
-低产母猪卵巢性激素合成能力降低。
-母猪妊娠28天背部和腹部组织神经酸与胚胎数和黄体数呈负相关。
5.日粮氨基酸调节母猪繁殖性能的研究
(1)精氨酸
-发现低产母猪精氨酸、脯氨酸等精氨酸家族氨基酸代谢异常。
-母猪血液精氨酸家族氨基酸可作为评价猪早期胚胎质量的敏感标志物。
-证实了日粮中添加1%精氨酸可显著提高母猪的窝产活仔数。
-精氨酸在应用中存在问题:用量大,成本高,每头母猪增加48元,在体内半衰期短,影响肠道赖氨酸和组氨酸的吸收。
(2)蛋氨酸
-早期胚胎附植过程中,蛋氨酸是一碳代谢营养物质中发挥核心作用的物质。
-除了用于合成蛋白质,还有大部分的蛋氨酸作用于胚胎细胞的遗传物质。
-蛋氨酸激活关键蛋白CAD磷酸化,增强胚胎细胞增殖。
-蛋氨酸增强妊娠早期母-胎免疫耐受。
-妊娠早期不同蛋氨酸水平日粮提高了母猪窝产仔数 和窝产活仔数。
(3)色氨酸
-色氨酸对卵母细胞成熟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提示我们色氨酸能够提高卵母细胞质量,可能在母猪后备阶段和断奶再发情阶段起到重要的作用。
-色氨酸显著增加窝产活仔数和窝重。
(4)支链氨基酸改善初乳和奶水质量
(5)氨基酸平衡与供给
-母体肌肉缺乏泌乳需要的苏氨酸和支链氨基酸,母体自身需要≠乳腺需要。
-强化氨基酸供给,优化理想氨基酸模型,提高母猪采食量、产奶量和仔猪断奶前成活率。
-低蛋白氨基酸平衡哺乳母猪日粮改善弱仔断奶前存活率。
6.功能性脂肪酸改善母猪繁殖性能的研究
(1)功能性脂肪酸:参与和调节生物健康、发育、生长和繁殖等关键代谢途径的脂肪酸。
(2)中短链功能性脂肪酸组合降低母猪肠道和生殖道致病菌水平、提高猪卵巢颗粒细胞类固醇激素合成和猪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容受性。
(3)当母猪在哺乳期摄入少于115g/天的亚油酸时,其维持妊娠的能力降低(90%的母猪)。

本内容由昆明三正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研发中心现场整理,内容未经报告者审阅,若有疏漏,敬请谅解。